愛玩彰化Logo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content
半線的前世今生
古蹟建築

早期臺灣原住民稱彰化縣為Babuza,漢人以它的音用閩南語翻譯成漢字「半線」。

鄭氏時期駐兵開墾,康熙23年(1684年)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中國福建沿海移民陸續移墾彰化平原,歷經10年,直至康熙58年(1719年)竣工,由於施厝圳的建設,更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且移民大多由鹿港上岸,鹿港成為中國移民的重要登陸港口,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描繪著當時彰化於全台的重要地位,其中鹿港鎮更是臺灣最著名的文化重鎮,約於四百年前曾盛極一時,乾隆49年(1784年)于鹿港設置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成為臺灣與中國通商的第二個官方設立的港口。

歷史背景

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並重劃行政區,將臺灣簡單劃分為臺北、臺灣、台南三縣與澎湖廳,彰化當時由臺灣縣管轄口。

二戰後,民國34年國民政府劃分為八縣九省轄市及二縣轄市,本縣隸屬台中縣。民國39年行政區域調整,以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八卦山以東,西臨臺灣海峽,設置彰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