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彰化農業與飲食文化,彰化縣文化局自即日起至12月9日(每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在歷史建築「福興穀倉」A棟展出「2018半線風土食農特展」,並於11日上午舉行開幕記者會,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代表縣長魏明谷與會,活動邀請彰化藍廚義式餐廳主廚葉佳祥於現場分享創意料理,以彰化特有的飲食文化,結合彰化縣政府長期推動的食農教育理念,帶民眾展開一段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
彰化縣自古以農立縣,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有「臺灣第一穀倉」之稱。建縣近三百年來,吸引了大量的先民前來墾地,族群多元,人文薈萃,累積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彰化縣歷史建築「福興穀倉」建於1935年(日治昭和10年),是國內中部地區最大的日式穀倉,匯集各區之米糧,是富饒的象徵。魏明谷縣長成功爭取中央補助2.91億元進行「千帆入港-再造鹿港歷史現場」計畫,營造福興穀倉成為重要的南門戶計畫據點,在福興鄉農會的大力支持下,與縣府一同打造福興穀倉成為再造彰化農業文化、藝文展演的民眾空間。
「2018半線風土食農特展」結合福興穀倉建築的農業特色,展覽從「農。身世」、「產。旅行」、「好好吃飯」到「餐桌上的風土」四大主題,融入動植物學、人文地理學、社會人類學與文學的知識及觀點,訴說土地與生產者、產銷系統、市場與消費者等各環節的故事。
「農。身世」展區以人文地理的表述、動植物學的展示方式呈現農產品的地理分佈與特色,訴說土地與生產者的故事,以文學作品串連生產者的農作與生命,並以食物標本呈現彰化農產的特色。
「產。旅行」展現農產和食材經歷時空漫長的旅行,從生產者的手中傳遞至消費者的過程。從農業文學中,看見產銷背後的農業議題,了解食物的來源與土地環境的關聯。
「好好吃飯」中,藉由食當季、食在地、農夫市集與自發性的農田活動介紹,鼓勵大家透過日常的實踐,做出正確的選擇。以食的選擇,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達到食育的目標。
「餐桌上的風土」展區裡,在象徵圓圓滿滿的大圓桌上,一道道彰化特色常民美食料理讓人垂涎欲滴。透過新興的「食物設計」,感受到食物饗宴帶來的豐富面貌,看見彰化深厚的飲食文化。
開幕儀式邀請到福興鄉農會媽媽教室成員一同參與,也特別邀請彰化藍廚義式廚房主廚葉佳祥先生,帶來創意料理的分享,讓食物成為傳遞訊息的媒介,進而認識在地食材與飲食文化,實踐屬於彰化人獨特生活style的彰化味!
「2018半線風土食農特展」開放時間為每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11月18日(日)下午2時更特別辦理飲食文學講座活動,邀請到金鼎獎作家陳淑華與自家用料理食堂經營者詹玲涓女士對話,共同來一場「灶邊煮語」,帶給大家知性與滋味兼具的飲食文學饗宴!歡迎大家一同至福興穀倉A棟,來一趟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看見彰化特有的風土與風味!
與會貴賓還有彰化縣文化局長周馥儀、福興鄉農會總幹事林坤宏、西勢國小校長劉淑甄、各級民意代表與地方仕紳等人。
資料來源:彰化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聯絡人:彰化縣文化局視覺表演科李小姐(04-7250057分機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