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ontent
旅行旅程
第一日
第一站:芳苑海空步道
第二站:海牛採蚵
第三站:信義公園
第四站:海廢體能場
第五站:番仔挖 1 號驛站
第六站:洪家古厝
第七站:番仔挖 2 號驛站
第八站:埕裡的富足米香
第九站:大樹公芳苑客廳
旅程結束
旅程簡介
「芳苑走走」小旅行帶你巷弄穿梭,走訪信義公園、番仔挖1號與2號驛站、洪家古厝、大樹公芳苑客廳等景點,串聯芳苑漁村舊時光的人文風景。旅途中,你可以坐在老宅下感受微風輕拂,聽在地人說著過去的故事,也能拍下屬於芳苑的打卡角落。行程也結合芳苑海空步道與普天宮,沿著潮間帶漫步,品味芳苑著名的珍珠蚵料理,感受最道地的漁村日常與海牛文化,享受慢活、親切又充滿人情味的小鎮旅行。
開始旅行
第一站:芳苑海空步道
芳苑海空步道全長約1.3公里,設有北中南三處入口,交通便利,鄰近普天宮與西華宮。步道穿越約30公頃紅樹林,沿途可見海茄冬、水筆仔等濱海植物,設有觀夕平台、賞鳥亭與觀察台。潮池中棲息彈塗魚、招潮蟹、大眼蟹等底棲生物,也常見白鷺與過境水鳥。此地結合濕地生態、海牛文化與夕照美景,為彰化西南角熱門景點,適合親子遊憩與自然探索。
預設圖片
第一站:芳苑海空步道
芳苑海空步道全長約1.3公里,設有北中南三處入口,交通便利,鄰近普天宮與西華宮。步道穿越約30公頃紅樹林,沿途可見海茄冬、水筆仔等濱海植物,設有觀夕平台、賞鳥亭與觀察台。潮池中棲息彈塗魚、招潮蟹、大眼蟹等底棲生物,也常見白鷺與過境水鳥。此地結合濕地生態、海牛文化與夕照美景,為彰化西南角熱門景點,適合親子遊憩與自然探索。
第二站:海牛採蚵
芳苑潮間帶是台灣最後一片原始、也是最大的潮間帶濕地,遼闊無邊的黑泥沙灘,湧動著靈動生態,更保留延續一甲子、黃牛下海協助漁民採蚵的傳統,登錄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並走出了一條獨步全球的「海牛採蚵」生態旅遊,讓海牛伯伯載一程,深入海角天涯、體驗漁村文化、感受海洋生命的律動。
海牛採蚵
第三站:信義公園
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初期,芳苑海邊是軍事要塞,信義社區海堤,不僅有部隊戍守,更有機槍堡、碼堡、崗哨等設施。芳苑機槍堡的再現可以作為在地文化資產活化的範本,並與海牛一起為地方觀光產業與永續打拚。再現芳苑海岸機槍堡,轉化海廢體能場。
預設圖片
第三站:信義公園
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初期,芳苑海邊是軍事要塞,信義社區海堤,不僅有部隊戍守,更有機槍堡、碼堡、崗哨等設施。芳苑機槍堡的再現可以作為在地文化資產活化的範本,並與海牛一起為地方觀光產業與永續打拚。再現芳苑海岸機槍堡,轉化海廢體能場。
第四站:海廢體能場
漂流木、竹子、浮球、輪胎及網繩...等常見的海上漂流廢棄物,結合軍事體能挑戰項目,組合成各項關卡,在遊戲過程中,帶入海廢處理的環境議題。海寮是影化沿海極爲特殊的建築,用稻草跟竹子建築在潮間帶沙洲上海上小屋,漁民在其下方的沙灘上放養文蛤或牡蠣等,是看守養殖場的瞭望台,也是海上作業的緊急避難所。
海廢體能場
第五站:番仔挖 1 號驛站
營造充滿歸屬感、人情味及在地風情之人文驛站。芳苑聚落裡,仍有許多的合院建築留存,部分合院持續有人作為居住使用,部分長期閒置建物則多有毁損。本處屋主提供無使用之老屋參與改造計畫,提供公共使用。與居民共同討論改造方向,及對在地生活空間的想像,將此處改造為半開放、充滿歸屬感、人情味及番仔挖風情之人文驛站。
番仔挖 1 號驛站
第五站:番仔挖 1 號驛站
營造充滿歸屬感、人情味及在地風情之人文驛站。芳苑聚落裡,仍有許多的合院建築留存,部分合院持續有人作為居住使用,部分長期閒置建物則多有毁損。本處屋主提供無使用之老屋參與改造計畫,提供公共使用。與居民共同討論改造方向,及對在地生活空間的想像,將此處改造為半開放、充滿歸屬感、人情味及番仔挖風情之人文驛站。
第六站:洪家古厝
「洪添發古暦」門楹陰刻部分,其六角形窗框及對聯與下方的花磚,展現當時不同的建築風格。屋瓦則是使用傳統屋瓦,至日治時期才開始使用黑瓦,不僅是生活的見證,也是歴史與文化的傳承,保留這些建築,就是留住芳苑的歷史記憶。
預設圖片
第七站:番仔挖 2 號驛站
蚵寮是在地民衆早期聚會聊天休憩的地方,利用既有的場域空間打造戶外解說空間,以在地植物解說及芳苑產業翻板互動解說牌為主,伴著一旁阿姨們剝蚵,更能有深刻的體驗記憶。賦予蚵寮新氣象,除提供在地民眾新的休憩點之外,也可以給遊客重現蚵寮風情。
番仔挖 2 號驛站
第七站:番仔挖 2 號驛站
蚵寮是在地民衆早期聚會聊天休憩的地方,利用既有的場域空間打造戶外解說空間,以在地植物解說及芳苑產業翻板互動解說牌為主,伴著一旁阿姨們剝蚵,更能有深刻的體驗記憶。賦予蚵寮新氣象,除提供在地民眾新的休憩點之外,也可以給遊客重現蚵寮風情。
第八站:埕裡的富足米香
營造「埕」裡日常可看到的會發生的事。在芳苑,爲了生計,除了養蚵之外,也必須出海捕魚,或者種植水稻與花生,越接近海邊的居民,就更需要以不同的謀生方式,來適應嚴苛的氣候環境。早期三(四)合院家中都有個「埕」,曬稻、曬花生、剝蚵、迎賓、聚會···等,甚至家裡動物的遊憩場所。
預設圖片
第九站:大樹公芳苑客廳
盛装蚵仔的「歐隨阿」轉化為凝聚活力温暖的光亮核心。利用漂流木製成的大桌椅可供多人一同使用,利用蚵架轉化成圍籬邊界圍塑空間,由民衆共作蚵架。海邊撿拾的浮球及車輪胎轉化為遊戲場的遊具讓長輩帶小朋友一起在大客廳裡休息。養蚵產業餵養芳苑子民,轉化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歐随阿」爲大樹掛燈,與大樹共同構成社區的光明及温暖核心據點。由在地居民一起參與及改造創作,利用在地材料回收,轉化為社區全齡可共食、共玩之據點,也可成爲居民共食及電影共賞之共饗客廳。
大樹公芳苑客廳
第九站:大樹公芳苑客廳
盛装蚵仔的「歐隨阿」轉化為凝聚活力温暖的光亮核心。利用漂流木製成的大桌椅可供多人一同使用,利用蚵架轉化成圍籬邊界圍塑空間,由民衆共作蚵架。海邊撿拾的浮球及車輪胎轉化為遊戲場的遊具讓長輩帶小朋友一起在大客廳裡休息。養蚵產業餵養芳苑子民,轉化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歐随阿」爲大樹掛燈,與大樹共同構成社區的光明及温暖核心據點。由在地居民一起參與及改造創作,利用在地材料回收,轉化為社區全齡可共食、共玩之據點,也可成爲居民共食及電影共賞之共饗客廳。
地點資訊
信義公園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海廢體能場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芳苑海空步道
彰化縣芳苑鄉
番仔挖 1 號驛站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時光藝廊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洪家古厝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番仔挖 2 號驛站
彰化縣芳苑鄉信義村
埕裡的富足米香
彰化縣芳苑鄉芳新路1號
大樹公芳苑客廳
彰化縣芳苑鄉博愛路10號